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隋波逐流之兄弟二人在隋朝在线阅读 - 第112章 想写本书

第112章 想写本书

    姜翰墨早上醒来发现高丽素在床边守着。

    昨晚已经烂醉,什么都不记得,应该没失去什么。

    现在还没清醒呢。喝醉真的误事,自己还有好多事没做呢。别人都是先立业后成家,自己全弄反了。

    高丽素等他洗漱后递上一碗醒酒汤。

    静静看着他喝完,然后递上一些点心。

    “兄长将事情全部都告诉奴家了。”高丽素边给姜翰墨整理衣服边说道。

    姜翰墨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奴家一直以为自己是高齐郡主呢,不过上次相公在会议厅发火后,也觉得那个名号已经是一文不值。奴家并非高贵出身,相公不会另眼看待吧!”高丽素悠悠道。

    “怎么会?咱们算是两情相悦、情投意合。再说本公子不是那种看重身份、以貌取人的人!”

    “才不信,如果奴家是个丑八怪,相公肯定不喜欢。”高丽素瞪了他一眼道。

    “本公子也是定力差,当初没认识多久就受不住那些人用身材和美貌诱惑。”姜翰墨打趣道。

    高丽素用粉拳打了他一下。

    “相公不是醉了就弄不到这来,下次不要喝酒,奴家伺候相公。”高丽素蹭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别整天想这些,以后吧,大事未定,本公子还有好多事没办,要去忙了。”姜翰墨捏了一下她的鼻子走了。

    高丽素娇怒地跺了一下脚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与此同时,洛阳皇宫大殿之上。

    隋炀帝杨广瘫坐在龙椅上。

    “寡人东征之际,任之仁和丹青画卷查找得怎么样?”杨广对下方朝堂一班官员问道。

    大殿下的群臣都摇头。

    陛下从前方狼狈而归,大家都不敢言语。

    “攻打高句丽只是一时失策而已,各位也不必有所顾虑,可畅所欲言,寡人不会责怪你们。”

    “一个小小的高句丽根本动摇不了陛下的根基,陛下可派使者前去,让他们来臣服。”礼部尚书道。

    杨广没有言语。

    你都打败了还想叫人来臣服,你脑袋生锈了。内官太监小林子想着。

    “此次东征恰逢暴雨和瘟疫,只是时机没选好而已。大隋兵强马壮,休整几月,大军即刻可再次东征,可轻而易举消灭他们。”工部尚书道。

    “这倒合寡人之意,年底前召集人马,明年二月寡人将再次出征。”杨广端正身子振振有声。

    殿内恭贺声一片。

    “上洛郡及浙阳郡并不平静,诸位爱卿可有察觉?”杨广接着道。

    拍马屁可以,大事众人都不出声。

    “兵部尚书楚公可知?”杨广道。

    “微臣最近一直在家养病,并未知晓。”杨玄感躬身道。

    杨广将龙案上摆着的京兆郡都尉宇文至武连夜送来的奏章拿起,示意太监小林子拿下去交给杨玄感。

    杨玄感打开一看。

    ‘上洛郡及浙阳郡都尉勾结前朝余孽,宇文氏散播谣言想拉拢一切宗族人员,已聚众三万,望趁未壮大之时剿灭,末将愿为陛下分忧——微臣宇文至武。’

    “楚公可愿意带兵前去平乱?”

    “微臣已经卧病几月,身体还未恢复,怕有负陛下交付之事,恳请陛下另选良将!”杨玄感躬身道。

    昨夜府上谋士已经提醒,陛下这次回朝一定有什么幺蛾子。不管什么时候陛下让自己带兵都是试探,切不可答应。刚从前线回来陛下这么快就来了这么一招,好在心里有准备,陛下对自己的猜疑一直没停过,不光是对自己,以前对家父也是。杨玄感想着。

    杨广微微一笑。

    杨玄感面色平静。

    你都让人监视他了,还用这招,傻瓜才会去带兵。不怕人家回头马上谋反?内官太监小林子聪明得很,在心里想着。

    “即刻传旨,着宇文至武为平叛大将军,两个月内扫平上洛郡及浙阳郡叛乱余孽,之后南下平定刘元起叛乱,工部、兵部全力配合。”

    工部、兵部尚书躬身领旨。

    杨广甩袖而去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江夏这边,姜翰墨起身去往自己的书房,再不走会被人吃掉。

    不一会姜翰瑞进来了。

    见哥哥在看书,坐在一旁无聊的东张西望。

    “那些招募兵丁的规章和条约都写好了吗?”姜翰墨问道。

    “都按后世的样式清楚明白的列好了,应该没什么出入。”

    “网印的设备都要打算准备,到时用得上。”

    “明白,活字印刷不是更先进么,干嘛用丝网印?”姜翰瑞回道。

    “按何老父子的手艺做铅活字倒是容易,但现在我们要忙别的事,那个以后再弄。”

    “有件事我想问下哥。”

    “说,什么事。”

    “小龙女的小说哥看过没?”姜翰瑞问道,不忘眨了一下眼。

    “看过,接着说,别转弯抹角。”

    “玉旭姑娘同我聊了一点事,是她娘亲的。”

    “哥与宇文倩兰没有任何瓜葛,你们不要扑风捉影。”姜翰墨认真道。

    “我明白,大概是王老先生同她娘说了什么。”

    “应该是,哥心里清楚。就算是王老先生说了什么,这事也当没有。你也放心,哥不会乱了纲常,再说现在五六个我都应付不过来,哪有那心思。”

    姜翰瑞点头。

    “不过这王老先生确实厉害,看面相都能看出命程。”姜翰瑞道。

    “是呀,不可小看古人的智慧。”姜翰墨感慨道。

    “那他怎么说看不出我们俩的?”

    “大概是因为我俩不是这个朝代的人。”

    姜翰瑞又点头。

    “翰瑞,我们真的要起事,你怕不怕?”

    “不怕,刺激得很。王老先生不是说吗,我们哥俩在一起,会一帆风顺的。”

    姜翰墨笑了笑。

    “在什么地方总有身不由己的时候,随波逐流,我们也是时代的弄潮儿。”姜翰墨合上书坐在弟弟旁边搂住他的肩膀道。

    哥俩在书房沉默了一会。

    “有空我想写本书。”姜翰瑞冒出一句。

    “怎么有这想法?”

    “我又不像哥哥那样善记歌词,只有写写书。”姜翰瑞笑道。

    “写什么?”

    “姓杨的同姑姑的故事。”

    姜翰墨气得拿起书想敲他的头。

    姜翰瑞一溜烟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