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大明女侦探在线阅读 - 第56节

第56节

    ??魏崔城:我很想打你一顿!我只有喝醉了才敢抱她啊,你这个臭小子懂个屁!

    ??魏崔城咬牙切齿:“谢谢你啊!”

    ??感谢陶朱,今晚的大席面无人醉酒,都吃撑了。

    ??次日,魏崔城在外奔波一整天,亲自上门送请帖。

    ??先去最远的北顶,可惜文虚仙姑不在,说有事出去了,魏崔城只得把请帖交给其他仙姑,等文虚仙姑回来再转交。

    ??折返回京,去积水潭,送给李捕头。

    ??李捕头收到喜帖呜呜大哭:“恭喜魏千户和二小姐喜结良缘,陆青天在天之灵,一定要保佑你和二小姐白头到老啊。”

    ??魏崔城去紫禁城东宫,交给吴千户。

    ??吴千户接过请帖,再三道喜,转为忧心忡忡,“太子还是没有回宫,也不知道太子何时回来。”

    ??魏崔城问:“金太夫人的病好了没有?”

    ??太子一个月连杀了两个金表哥,金荣和金华,金太夫人的“病”加重了。

    ??吴千户说道:“好像还没有。”

    ??魏崔城说道:“那么太子一时半会回不来。”

    ??这个金太夫人,好日子过的太久,真把自己当太后了。

    ??不过,这不关我的事,我还要送喜帖呢。

    ??魏崔城去了锦衣卫衙门,送喜帖给干爹。

    ??牟斌打开请帖,“嗯,陆善柔的字写得不错。”

    ??魏崔城说道:“她的话本小说也写得很好看。”她的优点说不完呐说不完!

    ??牟斌递给他一把钥匙,“这是陆宅后花园的钥匙,物归原主。”

    ??“这么快?”魏崔城接过钥匙。

    ??牟斌笑道:“沈翰林本来五百两银子都不想要,直接把后花园送给我,但是我是什么人?岂能收受贿赂?还是给了他五百两。”

    ??“谢谢干爹!”魏崔城把钥匙放好,拍马去了南城蒜市口。

    ??寒江独钓租的就是温嬷嬷家的房子,正好两张请帖一起送。

    ??两人早就把魏崔城当成魏三姑爷了,收到请帖一点都不意外,还是要做出意外的表情,演的很辛苦。

    ??温嬷嬷:“哎呀,你第一回 来我这里,坐坐坐,韩师爷,泡茶!用你的好茶叶!”

    ??寒江独钓泡了一杯六安茶,“我都成了你家的丫鬟了,就知道使唤我。”

    ??温嬷嬷瞪了一眼,“你住了十来年,我收过房租没?小气!”

    ??魏崔城喝着茶,正堂里挂着几幅字画,落款都是寒江独钓,但是东墙上悬挂着一把长刀,刀背宽厚,刀刃雪白如霜,寒光闪闪。

    ??魏崔城是个武官,不禁赞道:“好刀!”

    ??温嬷嬷笑道:“魏千户识货,这是我父亲的刀,我父亲是个刽子手,用这把刀砍过九十九个人头,这行的规矩是不能满百,到了九十九就封刀。”

    ??刽子手和快手,捕头们一样,都是属于贱籍,代代相转,子承父业,但是温嬷嬷是个女人,当不了刽子手,就改行当医婆了。

    ??寒江独钓点头道:“这刀带着一股寒煞之气,夏天苍蝇都不敢停在上头。”

    ??魏崔城喝着茶,把陆宅后花园的钥匙拿出来,交代来龙去脉,并邀请温嬷嬷帮他一起修缮房子。

    ??温嬷嬷一拍大腿,“这沈伪君子也有今天!哈哈!当年怎么吃进去的,现在就怎么吐出来!畅快畅快!明天我就带着几个相熟的工匠去乾鱼胡同,怎么修、怎么改,先画个图纸、列一个清单,价格我来谈,咱们不亏待人,也不当大冤家。”

    ??寒江独钓很高兴花园回到了陆家,说道:“那个园子可大了!以前我经常去和陆青天赏花钓鱼,明天我也去乾鱼胡同,到园子里逛逛。”

    ??温嬷嬷说道:“收收心吧,温你的书,明年春闱考上进士,当了大官,你自己买个园子逛。”

    ??三人说说笑笑,对未来都有了新的期盼。

    ??与此同时,乾鱼胡同陆宅。

    ??陆善柔在写书,凤姐轻轻敲门,说道:“有个北顶的小仙姑,说有急事找陆宜人。”

    ??“让她进来说话。”陆善柔停了笔。

    ??小仙姑慌慌张张的,差点被门槛绊倒了,说道:“是文虚仙姑要我来找陆宜人的……”

    ??今天一早,文虚仙姑的俗家亲人来到北顶,说家里老太太病危,要见出家的孙女。

    ??文虚仙姑慌忙赶回俗家,老太太已经昏迷了。

    ??文虚仙姑觉得不对劲,老太太的病情来的太快了,怀疑其中有问题,就要小仙姑过来找陆善柔。

    ??师姐求助,陆善柔义不容辞,立刻背上了北顶的单肩烧香包,对凤姐说道:“我跟小仙姑去棋盘街的三通钱庄,你立刻去南城蒜市口,把温嬷嬷接到那里去,记得带上药匣子。”

    ??作者有话说:

    ??来新案子咯

    ??第62章 三个通合力发大财,赵爱钱魂断棋盘街

    ??陆善柔和小仙姑去了棋盘街,凤姐赶去南城,陶朱和麦穗去外头玩了一天, 买了菜回家, 发现家里两个女人都不见了。

    ??两人大眼瞪凤眼(麦穗是大眼睛,陶朱是丹凤眼)。

    ??家里没人——他们两个都觉得对方不是人。

    ??麦穗说道:“都不在家,反正不好玩,你赶紧把欠我的三篇文章和一首诗写了吧, 我还要交给内书堂的老师。”

    ??陶朱想起来自己的承诺,太子要给太监代写作业。

    ??陶朱耍赖,“你就不交, 老师能把你怎么样?”这是陶朱的性格, 遇事先逃避,能赖就赖, 不能赖……就再说。

    ??麦穗说道:“轻则打手板,抄书, 重则罚跪,扇耳光, 打屁股。”

    ??陶朱说道:“就凭你的身手, 谁敢打你。你不得把人家打死啊。”我都不敢动你一根头发!

    ??麦穗说道:“皇上吩咐过, 说内书堂的老师不能打, 更不能杀, 杀了连皇上都护不住我。”

    ??这是弘治帝的原话。

    ??原来如此,看来麦穗也是有软肋的嘛。

    ??陶朱调侃道:“我两个表哥你不是说杀就杀了吗?”

    ??麦穗说道:“那不是人, 是两个牲口。”

    ??话难听, 但说的也是。陶朱没得办法推脱了, 只得老老实实给麦穗写功课。

    ??麦穗还提出了要求:“别写的天花乱坠, 一看就不是我写的,收一点,拙一点,字也不要写的那么好看!就用看不出笔迹的馆阁体。”馆阁体就是仿宋体,横平竖直,就像印在书上的字,没有个性,但是清晰可见,是大明公文标准字体。

    ??另一边,陆善柔匆匆赶到棋盘街。

    ??如果说紫禁城是大明的政治中心,那么棋盘街,就是大明的经济中心,用六百年后的话来说,就是北京的核心cbd。

    ??从元朝在这里定都开始,棋盘街就是元大都的商业中心,后来大明从南京迁都到顺天府北京,帝国的核心商圈重归棋盘街。

    ??在明代北京,工商业基本是由各个地方商会垄断经营的,外地人,甚至京城本地人都很难插进去手,广东人靠着海外贸易,垄断香料珠宝玉石等等,山东人垄断餐饮业,尤其是高端的餐饮,还有布匹绸缎等等,山西商人则把持钱庄、当铺等等(注:出自《明代北京——城市形态与功能演变》一书)。

    ??棋盘街上没有小店铺,全部被这些地方的商业大佬们分割,他们的会馆和总店基本上都开在棋盘街。

    ??在棋盘街,有一家钱庄,叫做三通钱庄,是大明十大钱庄之一。

    ??三通钱庄是由三个名字里有“通”的山西人创立的,分别是“仲通”、“缘通”和“慎通”。

    ??这三个“通”的家族原本在山西就做着钱庄的生意,在大明永乐年间初年,三个“通”前瞻性预估永乐皇帝肯定会迁都北京时,在棋盘街买了一块地,创立了三通钱庄。

    ??随着三通钱庄在大明各地铺开,最辉煌的时候有一百多家分店,银钱流动,需要保镖护送,三通钱庄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,又开了三通镖局。

    ??后来三通镖局靠着三通钱庄当资本后台,招兵买马,生意很快在全国铺开了,成为大明四大镖局之一。

    ??就连陆善柔从山东搬家回到京城,也是雇佣了当地的三通镖局,来一路护送她和三十几个箱笼到乾鱼胡同。

    ??上一个真假千金案,货郎虎哥就是把卖了小香的身家银子二百两存在三通钱庄。

    ??魏崔城手里的新得的五千两银子,也是三通钱庄的银票。

    ??反正你只要在京城生活,就肯定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与“三通”这个商号打交道。

    ??“三通”商号的标记,是三个竖排的圆圈,正中间由一条线穿起来,很像一根糖葫芦。

    ??所以老百姓给“三通”取了个外号,叫做糖葫芦。

    ??“你把银子存在那里了?”

    ??“存糖葫芦。”

    ??“这批货物谁来护送?”

    ??“糖葫芦。”

    ??老百姓能够把最常见的小零食当成“三通”的外号,这就说明了他们对三通钱庄的信任。

    ??“三通”创始人里,叫做赵仲通的膝下没有儿子,只有一个女儿,女儿精明能干,三岁就会打算盘,赵仲通把家业全都传给女儿,要女儿坐产招夫,孩子随母姓。

    ??这个女儿,就是文虚仙姑的祖母赵老太太。

    ??赵老太太生了三儿一女,赵家开枝散叶,现在孙子外孙加在一起有二十八个!

    ??文虚仙姑是最小儿子的小女儿,她母亲去世的早,记事起文虚仙姑就养在赵老太太膝下,是最受宠的孙辈。

    ??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,最宠爱的孙女却要出家,立志一生都要伺奉碧霞元君。

    ??起初,赵老太太是反对的,说:“好孙女啊,你不想嫁人,还可以像我这样招赘嘛,生的孩子都是你自己的,跟你姓,男人不听话,就赶他走。”

    ??但是她依然不肯,决心斩断红尘,一心向着泰山娘娘。

    ??赵老太太最后让步了,不仅出巨资重修了北顶的正殿,还把北顶附近的林地也买下来,送给她。

    ??文虚仙姑是带着巨大的财富在北顶出家的,三十岁就主持北顶,把北□□得香火鼎盛,连带着北顶的庙会也成了大集,带动周围的村民一起变得有钱。

    ??文虚仙姑斩断了红尘,赵老太太还是把她当成亲孙女的,每年过年还有八月十五的时候,要她回来吃饭,到了泰山娘娘过生日,她就去北顶捐香火钱,一出手就是大数目。

    ??当然,赵老太太最爱的还是钱。她不像其他富商那样喜欢在郊区大兴土木修园林显摆,越大越好。

    ??她只喜欢繁华热闹的棋盘街,在三通钱庄总店后面的一个小楼里住着,叫做赵家楼。

    ??不喜欢逛园子,就喜欢逛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