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大明女侦探在线阅读 - 第124节

第124节

    ??一人得道, 鸡犬升天。

    ??改变所有张家人,以及和张家人有关之人的命运。

    ??陆善柔问道:“张夫人被扶正了……那么徐尚书的原配夫人?”

    ??“当然是已经过世了。”牟斌说道。

    ??陆善柔立刻问:“何年何日在何地过世?”

    ??牟斌说道:“这个我如何知道?毕竟是别人家的家务事。”

    ??陆善柔:“回北顶。”

    ??牟斌连忙说道:“别急,我查一查。”

    ??牟斌叫来幕僚,吩咐下去。

    ??不一会, 幕僚抄来一张纸,递给牟斌。

    ??牟斌说道:“弘治三年,死于应天府南京, 葬于徐琼的江西老家祖坟。”

    ??陆善柔伸手, “给我瞧瞧。”

    ??牟斌把抄录的履历给了陆善柔。

    ??陆善柔顺着时间顺序往下看,念道:“弘治三年, 徐夫人病逝,葬于江西。同年, 徐琼升南京礼部右侍郎,弘治四年回北京, 升为礼部左侍郎, 弘治九年升礼部尚书。”

    ??陆善柔把履历传给寒江独钓等人看, “人生得意三件事, 升官发财死老婆, 弘治三年,是徐琼的命运转折点啊。”

    ??陆善柔问:“干爹, 徐夫人得了什么病死的?”

    ??牟斌说道:“仓促之间, 锦衣卫查不了那么细致——你还没告诉我为何要打听徐琼的家事呢?”

    ??陆善柔说道:“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, 就是想知道这些, 刚好有一个无所不知的干爹,就过来打听了。”

    ??牟斌气笑了,“你把我当干爹还是当傻子?无事不登三宝殿,你定有其他目的。”

    ??“我虽不知道你要查什么,但是我要提醒你,徐琼是经历了天顺、成化、弘治的三朝元老,他主持过应天府的乡试、还当过南京国子监祭酒(注:就是校长),桃李满天下,朝中文武百官,遍布他的门生故旧。”

    ??“还有那个小妾扶正的张夫人,她是张皇后的堂姐,金太夫人很喜欢张夫人,毕竟以前是共过患难的家人。”

    ??“这对夫妻平时行事正派,怜贫惜弱,广结善缘,虽是半个外戚,但从来不像寿宁侯他们飞扬跋扈,他们能有什么事情呢?你别疑神疑鬼的了。”

    ??话虽如此,但是陆善柔脑子都是履历上那句“弘治四年,徐琼回京,升迁礼部左侍郎”。

    ??每个人对年份的记忆不一样。

    ??有些年份就像流水,过去的毫无痕迹。

    ??有的年份,就是一块礁石,无论风吹浪打,都岿然不动,就像发生在昨日。

    ??弘治四年,正月十五,元宵节夜,陆家灭门。

    ??因此,陆善柔对这一年极为敏感,只要看到这个年份,就会触发她的记忆,引起她的联想。

    ??十四年过去了,这已经成为她的本能反应,无论看见还是听人说“弘治四年”,她心里的创伤就会发作,痛彻心扉。

    ??弘治四年,有人高升,有人灭门。

    ??陆善柔强忍住内心的悸动,问道:“徐琼和张夫人现在在何处?他们……还活着吗?”

    ??牟斌说道:“当然还活着,这么重要的人物若是去世,朝廷和皇室都会派人大张旗鼓的去凭吊的。”

    ??这时履历刚好传到了魏崔城的手上,他念道:“弘治十三年,徐琼辞了礼部尚书之位,告老归乡,回到江西老家,皇上封徐琼太子太保、光禄大夫、官居一品,赐给蟒袍玉带、白银黄金,以示恩宠。他们夫妻都在江西金溪。”

    ??这种元老级别的朝廷大员,辞官之后一般会封太子太保之类的虚职,依然是官身,以表示皇上对他们的恩宠,只是没有具体职务了,无论衣锦还乡,还是将来死后的墓志铭、供后人凭吊的牌位等等,太子太保这种一品大官的头衔写上去也好看,光宗耀祖。

    ??牟斌说道:“目前他们都在京城——去年秋天的时候,金太夫人屡屡生病,张夫人得了消息,就和徐琼回京了,探望婶娘金太夫人。金太夫人的病时好时坏,反正一直没好彻底,他们就留在京城。”

    ??自打张皇后的父亲昌国公死后,张皇后把就把母亲金太夫人接到了紫禁城居住,虽不是太后,但几乎是太后的待遇,享受富贵,但是去年叛逆期的太子陶朱因郑旺妖言案,而怀疑自己的身世,逃出宫外,微服私访,金太夫人就气病了。

    ??后来陶朱一次次对贪财好色亲舅舅寿宁侯失望,还坐视侍卫麦穗一连杀了两个金家的表哥,由此和母族产生了难以弥补的隔阂,金太夫人的“病情”就加重了。

    ??张家人的富贵,目前来自于张皇后这个金凤凰。

    ??但是张家人以后的富贵,绝对要仰仗太子陶朱啊!

    ??所谓心病难医。金太夫人刚开始只是装病,后来是真病了。

    ??随着陶朱和母族张家的关系闹的越来越僵,金太夫人的病总是好不了,好像要彻底走了的样子,寿宁侯府已经准备好了做白事的东西,冲一冲。

    ??张夫人和夫婿徐琼就一直留在京城,没有回江西。

    ??陆善柔听到这个“好消息”,连忙继续问道:“他们住在何处?”

    ??牟斌说道:“以前的尚书府是御赐的,徐琼告老还乡后,就回收官中了,目前他们住在张皇亲街,张夫人的娘家。”

    ??张皇亲街住的都是张家人,占了整整一条街。

    ??以前陆善柔等人去寿宁侯府救凤姐的时候,就曾经去过这条街。

    ??万万没有想到,徐琼和张夫人就住在那里。

    ??陆善柔问道:“干爹,我能找您要一张名帖吗?我想去张皇亲街拜访他们夫妻,有些事想当面打听一下。”

    ??这种大人物,若没有一张重量级的名帖,连面都见不着。

    ??这一幕似曾相识,去年的一个夏天雨夜,干儿子魏崔城就是这样冒雨赶到锦衣卫衙门,向他求一张名帖,去找礼部尚书、内阁大学士李东阳!

    ??前车之鉴,牟斌警惕的问道:“你先告诉我,你要干嘛?”

    ??陆善柔狡猾的很,说道:“干爹刚才不是说了吗,徐琼和张夫人平日行善积德,都是好人呐,外戚中难得的一股清流,没有做过坏事,我过去肯定不是找麻烦,就是有点私事打听。”

    ??“真的?”牟斌话虽如此,眼睛却看着干儿子魏崔城。

    ??魏崔城早就妇唱夫随,虽然不明白陆善柔要干什么,但是……老婆说是啥就是啥!

    ??魏崔城说道:“那是自然,妇人家的私事,干爹就别问了。”

    ??牟斌取了一张名帖,盖上印章,给了陆善柔,“可不能以我的名义胡来啊。”

    ??陆善柔用真诚的眼神看着牟斌,“干爹看我是胡来的人吗?”

    ??“你不是胡来的人。”牟斌说道:“但你是要命的人,只要你出现,不是死人,就是死很多人。”

    ??话虽如此,牟斌还是把名帖给了她。

    ??名帖到手,陆善柔立马就告辞了。

    ??走出锦衣卫衙门,外面都快宵禁了。

    ??陆善柔说道:“这深更半夜的,不好去张皇亲街,我们早就和张家人结了怨仇,半夜去怕是要挨闷棍……我们去马厂胡同,找李种。”

    ??一回生,二回熟,李种第二次被李捕头等人叫醒问话,已经不紧张了。

    ??陆善柔问道:“你听过李大壮、李大姐这对姐弟吗?你们是不是同宗?”

    ??李种摇头,“没听过。李家是大姓,一抓一大把,我们不认识,不是亲戚。”

    ??陆善柔又问:“你弟弟李渊十岁夭折,他是怎么死的?死在何处?”

    ??李种说道:“他是不小心摔死的。我们家世代都是瓦匠。那一年,有个翰林家的修房子。屋顶要换瓦修缮,我爹就去干活,弟弟淘气,非要跟着上房揭瓦,不小心摔下来,摔破头死。”

    ??“我爹就闹,不肯把尸体抬走。翰林家就赔了我爹一大笔银子,息事宁人。”

    ??“我爹一个瓦匠,就靠着这笔银子发家致富,一把年纪还纳妾。否则,就靠挂瓦的手艺,哪能过上这种好日子。”

    ??李种苦笑道:“如今银子花的差不多了,我们家要败落了,飞来的横财就是留不住,早晚要飘走咯。”

    ??陆善柔一听翰林家,立刻问道:“那户翰林家是不是叫做徐琼?”

    ??“就是他。”李种说道:“第二名榜眼郎嘛,金榜题名,一举成名天下闻,谁人不知?我爹就是看他爱惜名声,就拿弟弟的死讹钱,以尸讹诈。”

    ??“那时候房子还没修好,徐翰林就得了外放,出京做官去了。”

    ??第141章 为奴婢大姐变如意,托鸿雁隐娘来传书

    ??陆善柔听了,心中一片悲凉,亲爹利用儿子的尸体以尸讹诈, 逍遥快活到老, 现在提起“李渊”,亲爹都不记得李渊是谁。

    ??亲情这个东西,有的人视为比珍宝、生命更贵重的东西,失去了痛不欲生。

    ??有的人只是当做过上好日子的工具, 没了就没了。

    ??陆善柔忍住内心的悲伤,继续问李种:”之后徐琼家里找过你们吗?徐琼后来高升为礼部尚书,没找你家算以尸讹诈的旧账?”

    ??李种摇头, “从未, 这种爱惜名声的大官,应该也不愿意提起这些糟心事吧, 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嘛。”

    ??“即使他找上门来,打官司赢了, 判了我爹以尸讹诈,把银子退给他, 那又怎样?京城的人都喜欢看热闹, 都时隔二十四年了, 那么大一个官还和我们斗升小民较真, 他的面子也过不去啊。”

    ??陆善柔想了想, 遇到李父那样连儿子的尸体都用来搞钱的难缠的刁民,的确不如放下, 小事化了。

    ??还是找不到李大壮李大姐姐弟和李渊李种兄弟的关系, 陆善柔冥思苦想, 突然脑子闪出一线光亮!

    ??一般签了死契, 买了丫鬟,这个丫鬟就是家里的财产,会根据主人家的喜好改名字,李大姐是李渊摔死的那一年被卖进了徐府,那么她就不叫李大姐了。

    ??就像凤姐,以前叫做刘秀,后来跟着陆善柔,改名叫做凤姐。

    ??陆善柔问:“给徐府挂瓦的时候你在不在?”

    ??李种说道:“我那个时候十四岁,手艺已经很熟了,当然在。”

    ??陆善柔问道:“徐府有个丫鬟,和你弟弟李渊一样,都是十岁,模样周正,眉间有一颗胭脂记,她刚刚被卖进徐府当丫鬟,应该只是做一些粗活,你使劲想一想,有没有见过这个人。”

    ??说到李大姐,李种眼神一片茫然。

    ??但是提到十岁女孩,眉间有胭脂记,李种的眼睛瞬间有了光亮!

    ??李种说道:“您说的是如意姑娘吧,瓜子脸,胭脂记,才留了头发,年纪应该和我弟弟差不多,梳着两个双丫髻,是个低等的灶下婢。”

    ??“我们这些工匠的一日三餐,还有喝的粗茶,都是如意烧出来的,挺热心的丫鬟,从来没有短过我们的吃食,把我们当人看,我记得她。”

    ??是如意!

    ??果然改了名字!李大姐改名如意!

    ??陆善柔连忙问道:“这个丫鬟如意,有没有被徐府的人打骂、欺负?”

    ??李种说道:“应该没有吧,徐府的人看起来一团和气,挺好相处的。否则,我爹也不敢以尸讹诈啊,不就是为了捏软柿子吗。”

    ??嗯,有道理。唉,这世道,人善被人欺,马善被人骑。

    ??陆善柔又问:“徐家有妻有良妾,妻妾关系怎么样?有没有什么妻妾不和的说法?”